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规模、品种数量、技术更新上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面临着人才缺乏、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小蘑菇”如何走上产业路
本报记者 许蓓蓓门槛低见效快打开“致富路”
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 近日,记者来到肥西县花岗镇农户倪友伍的秀珍菇大棚,看到几千袋灰黑色的菌包整整齐齐地码在地上,偶尔有几簇鲜嫩的秀珍菇已经从菌包两侧钻出来。 “这是高温秀珍菇品种,大多数的菇子还没长出来,再有一个星期,这些菌包就要出菇了。 ”倪友伍满怀期待。 “可比以前在合肥打工好多了! ”倪友伍说,以前在外打工,工作不稳定不说,工资也不高。自从承包了这个大棚,便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秀珍菇的市场批发价在每斤6元左右,夏季一个大棚有3000个左右的菌包,每包可产1.5斤到2斤的鲜菇,算下来毛收入在3万元左右。而除去2块钱一个的菌包成本,净利润也达2万多元。 由于市场看好、收益较高,不少菇农都看准了这个特点,纷纷投身食用菌产业。在蜀山区南七菌种厂,有20多年蘑菇种植经验的负责人王桂花告诉记者,公司农户共有30余人,平均每个农户都承包了两三个大棚。 “农户一个季度一个大棚的投入是1万元左右,毛利是3万元,纯收入达2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食用菌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比基本保持在1:3以上,效益好的甚至可以达到1:6。 “蘑菇种植条件简单,房前、屋后只要有空地,都可以做,不受条件限制。需要的人力较少,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也可以做。 ”王桂花介绍说,蘑菇栽培的原材料主要是棉籽壳、稻麦草、玉米芯等,成本较低,使用完之后还可以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变废为宝。但是收益却比较高,就拿普通的平菇来说,价格低的也能卖到3、4块钱一斤,最高则能卖到6、7块钱一斤。“可以说,种蘑菇是带动农村致富的好项目。 ”王桂花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而食用菌正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既不打农药,也不使用化学肥料和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和绿色的蔬菜品种。加上食用菌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据了解,目前合肥市本地食用菌年产量达3万吨,但市场缺口仍然很大,需要从福建、江苏、河南、山东等省份购进。 人才匮乏工厂化程度不高多有“短腿”动力不足 7月5日,在肥西县蘑菇种植专家丁伦保的食用菌栽培基地,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技术人员万大凯正在大棚里仔细观察平菇的长势。小万告诉记者,自己所学专业是生物技术,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来到田间地头学起了蘑菇种植,今后还将运用专业特长参与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对菇农进行生产技术培训等等。 “像小万这样的技术人员,在我们公司有五六个。 ”丁伦保向记者介绍。今年54岁的丁伦保从事食用菌产业已有30年,开办了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在生产多种食用菌品种的同时,进行食用菌技术的培训和研究,他本人也兼任合肥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职务。 “和其他蔬菜不同的是,食用菌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要求更加重要。食用菌产业从菌种开发、栽培技术推广,到生产管理,再到后期销售等,技术人才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而从目前来看,缺少食用菌专业人才、从业人员学历低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合肥市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有15000人,然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却只有不到500人。 ” 技术人员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影响了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效率。直至今日,制约食用菌产业的瓶颈问题“如何保鲜”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夏季蘑菇只有两三天的保鲜期,从采摘,到运输,到销售出去,必须在3天内完成,完不成菇子就只能烂掉。 ”王桂花说。而对于所有菇农和蘑菇生产商来说,由此带来的更大问题是他们掌握不了蘑菇的定价权,价格多少都由销售商说了算。 “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销售商手上,他说两块就两块,说五块就五块。 ”丁伦保告诉记者。“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全面建设冷库,二是研究和推广保鲜技术,第三是对卖不掉的蘑菇进行深加工。但是遗憾的是,保鲜技术仍有待突破,全市也没有一家上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基本全靠市场鲜销。 ” 对于食用菌产业来说,长期以来一直是手工作坊栽培模式,为保证食用菌的常年供应、大规模生产和产品质量,工厂化是其发展的方向。据了解,目前,合肥市已在肥西三河、肥东店埠、长丰双墩和吴山建设有4个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基地,对食用菌进行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栽培,走高端路线。而目前,合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仍处于起步阶段。 “前期投入太大,每天需要大量用电,需要大量人工,这样生产出的蘑菇自然附加值比较高,如果价格上不去,企业难免出现亏损。 ”丁伦保介绍说。而记者也了解到,工厂化程度低、生产品种较少、人才缺乏等也是工厂化面临的“短腿”问题。 强品牌扩渠道实现规模化做强还需“多管齐下” 记者从合肥市食用菌协会了解到,合肥市食用菌产业自1978年开始有零星小规模家庭式栽培,发展到目前共有食用菌合作组织、生产企业50家左右,栽培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年产值2亿多元。 “尤其是2003年以来,合肥食用菌产业有了较大发展。比如利用钢架大棚、联动温控大棚大力发展设施食用菌,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推进食用菌规模化、产业化、工厂化生产,大大提高了食用菌产品产量和质量;食用菌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以前市场上以平菇为主,现在常见品种增加到10多个,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多样性的需求。 ”合肥市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李俊说。 然而,要将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无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提高对产业的认识则是第一步。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食用菌的品种繁多、营养丰富,但毕竟不是传统蔬菜品种,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并没有形成固定的食用习惯,属于可吃可不吃的蔬菜。这需要加强市场宣传力度,向市民提倡多食蘑菇。 ”丁伦保建议说。 “食用菌产业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又符合绿色环保趋势,今后有望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政府要充分重视起来,逐步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如出台专门的发展政策和规划,设置食用菌产业的专项资金等等。 ”有关专家还建议,要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本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积极探索和不断优化工厂化生产的机制和模式,同时努力拓展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保健食品、生物制药等下游深加工企业。 由于食用菌产业对技术的依赖性,“科技兴菌”则是必由之路。业内人士建议,要积极探索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人才机制,生产企业要加大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人社、农业、教育、科技等政府部门要加强联系,引导农学专业甚至是机械、管理、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投身食用菌产业,培养和组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栽培又会经营的技术骨干和技术人才。通过建设人才队伍,加快优良菌种和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食用菌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和对接,拓宽销售渠道等等,逐步克服食用菌产业各个环节中的种种“瓶颈”和障碍。
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食用菌培训|食用菌技术|菌种供应| :http://www.tdjw.com/jspx.asp?id=585 咨询热线:0551-63830013 |